先求出每次测量的Dm-Dn的值;再求出8次测量的平均值。在高中物理“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分析纸带。运用公式△X=at^2;X3-X1=X4-X2=Xm-Xm-2。当时间间隔T相等时,假设测得 X1,X2,X3,X4 四段距离,那么加速度:a=【(X4-X2)+(X3X1)】/2×2T2。
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各经不同路径后再相会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的波长,精确地测量长度,厚度和角度。
计算方法是: 先求出每次测量的Dm-Dn的值; 再求出8次测量的平均值; 然后用单次测量的值减平均值(就是一个“△(Dm-Dn)”),测量了8次,就有8个“△(Dm-Dn)”值; 最后,求这8个“△(Dm-Dn)”的平均值就OK了。
深入理解的钥匙/: 通过牛顿环,我们得以解锁光的干涉秘密,这是一把理解光学原理、提升实验技能的钥匙。牛顿环实验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科学探索的旅程。它教会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处理,去揭示光的深层次性质。让我们在每一次调整和观察中,更接近光的本质真相。
转动测微鼓轮,先使镜筒由牛顿环中心向左移动,顺序数到第24暗环,再反向至第22暗环并使竖直叉丝对准暗环中间,开始记录。在整个测量过程中,鼓轮只能沿同一个方向依次测完全部数据。将数据填入表中,显然,某环左右位置读数之差即为该环的直径。用逐差法求出R,并计算误差。
重复步骤1~6,可分别测出汞灯光谱中各谱线的最小偏向角 。6 按式(9)计算出三棱镜对各波长谱线的折射率。计算折射率n的数据表格3。
实验要求 测量过程中,确保稿码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物理模型的建立及比较 经过初步考虑,设计了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重物自由落体运动。 采用滴水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利用半径为R的玻璃杯和液体,在旋转台上建立旋转抛物面模型。 使用光电控制计时法。
将实验中测得的资料列于表2-4(参考)。l= ± cm L= ± cm R= ± cm D= ± cm 注:其中L,R和D均为单次测量,其标准误差可取测量工具最小刻度的一半。d= ± cm 将所得资料代入式(4)计算E,并求出S(E),写出测量结果。注意,弄清上面求得的l是对应于增加多少千克砝码钢丝的伸长量。
用公式(1-8)计算长直螺旋管中心的磁感应强度的理论值,并与长直螺旋管中心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值 比较,用百分误差的形式表示测量结果。式中 ,其余参数详见仪器铭牌所示。 注意事项:为了消除副效应的影响,实验中采用对称测量法,即改变 和 的方向。
1、牛顿环法测曲率半径的实验报告:观察光的等厚干涉现象,了解干涉条纹特点。利用干涉原理测透镜曲率半径。学习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2、掌握用牛顿环测透镜曲率半径的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等厚干涉原理的理解。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当一曲率半径很大的平凸透镜的凸面与一磨光玻璃板接触时,在透镜的凸面与平玻璃板之间形成一空气薄膜,离接触点等距离的地方厚度相等,等厚膜的轨迹是以接触点为圆心的圆。
3、明环半径 r=根号下(k - 1/2)Rλ) k=1,2,3 暗环半径 r=根号下(kRλ) k=0,1,2 其中k代表第几条牛顿环,R代表凸透镜的曲率半径,由公式可知 R 越大环的半径越大。(R越小则凸透镜弯曲的越厉害)λ越大半径也越大。R20-10 、R25-1R30-20 会有很大的差异。
4、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实验报告心得:实验中测出的R持续偏小 原因:读数显微镜中看到的明暗相间的条纹不清晰。把中心的暗斑数做第一环。在平凸透镜的凸面与玻璃片之间,有一空气薄层其厚度由中心接触点到边缘逐渐增大。
5、【实验内容及步骤】利用牛顿环测平凸透镜曲率半径 将牛顿环放置在读数显微镜工作台毛玻璃中央,并使显微镜镜筒正对牛顿环装置中心,点燃钠光灯,使其正对读数显微镜物镜的反射镜。 调节读数显微镜(1)调节目镜:使分划板上的十字刻线清晰可见,并转动目镜,使十字刻线的横刻线与显微镜筒的移动方向平行。
6、用牛顿环测透镜的曲率半径。光的干涉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若将同一点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各经不同路径后再相会在一起,当光程差小于光源的相干长度,一般就会产生干涉现象,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工业技术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测量光波的波长,精确地测量长度,厚度和角度。
1、所谓“逐差法”,是物理实验中处理数据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逐差法的公式是:相同时间内相邻位移之差等于一个常数,即 ΔS= S2-S1=S3-S2=...=aT。
2、逐差法是为提高实验数据的利用率,减小了随机误差的影响,另外也可减小了实验中仪器误差分量,因此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
3、所谓逐差法 就是把测量数据中的因变量进行逐项相减或按顺序分为两组进行对应项相减,然后将所得差值作为因变量的多次测量值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逐差法是针对自变量等量变化,因变量也做等量变化时,所测得有序数据等间隔相减后取其逐差平均值得到的结果。
4、逐差法求平均值:按照线性关系即一次方关系增加或减少的量,等间隔地测量了若干个数据。假设有6个数字,xxxxxx6,将这些数据分成前、后两组,每组中对应的数据相减,再求平均数:(x4+x5+x6)-(x1+x2+x3)/3。其结果为5个间隔的平均增加量。